欢迎来到兰州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武装部、易班发展中心!

当前位置:学工动态>网络思政 >> 正 文

网络教育优秀作品 | 以本助本,培育时代先锋,唱响网络思政强音——以兰州大学萃英在线为例

2019-04-29 兰州大学学生工作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使命任务,如何借助全媒体的强大优势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代一大热点课题。兰州大学萃英在线作为学工部指导下的网络思政教育媒体平台,已打造了军训昆仑专题网、直击校运专题网、浪话说、见贤思齐等多个成熟的品牌,以贴近学生、服务学生为宗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潜移默化地传输主旋律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校的家国情怀,在定位做“做最温暖的思政校媒”道路上稳步前行。

人才是媒体平台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同时,平台亦可为培养人才提供支持和保障。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秉承指导教师指导并全程参与,学生自主运营管理为主的传帮带朋辈辅导模式,以本科生帮助本科生成长,以本科生启发本科生发展为核心理念。广纳各学院学生,不分专业背景,因才指导,帮助成员完成从“入门”到“高手”的培训,在思想与技术上手把手、面对面地传授经验。当然,有些成员还会因为专业原因,接受类似方向的课堂传授,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口口相传的经验和课堂书本习得的知识并不能完全与实际工作接轨,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全媒体人,接受实践的锻炼必不可少。萃英在线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平台,该平台强大的传播性与可观的实际操作性,可达到“以网络为核心,辐射实践、文化、管理、服务、组织”的“六维一体”的育人效果。将各项育人体系交叉运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使得团队成员在实际操作中汲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由此,萃英在线校园思政平台也成了传播主旋律思想的“摇篮”和培育全媒体时代杰出人才的“实践学院”。

一、实施方法和经验

1.1搭建优质平台,强化思想育人实效

1.1.1以军训记者排为磨合契机,帮助学生在尝试中入门

每年军训,兰州大学军训团设置一个直属独立记者排,负责军训昆仑网的运营,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传递军训生活第一手资讯,展现兰大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定期整理军事理论课知识点,面向全体参训新生广泛传播。军训记者排的成员面向全校新生选拔录用,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指导教师担任记者排带队教师,其主要负责人担任军训记者排教练,手把手指导参训学员共同报道18天的兰大军训生活。军训结束后,经过二轮筛选与自愿报名,军训记者排95%的参训学员会继续留在萃英在线进行工作。可以说,记者排是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的后备军,军训昆仑网是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入门的试水探针。

记者排的高强度实践保证了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的传承性,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新鲜血液的基础技能。同时,为了出色地完成工作,中高年级学生往往自觉地完善各项必备技能的储备,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传授。新生在得到理论基础知识培训的同时,拥有18天的实战机会,并得到对口教练的一对一指导,更大程度提升了各项专业技能。军训记者排的成立打造了难得的育人环境,不仅是新生与中高年级学生的互相引领,他们合作产出的精品成果也展示给更广泛的群体,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1.1.2以萃英在线“三微、两网、一端、一刊”为主阵地,提升学生思政素养

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拥有微博、微信、QQ三个新媒体平台,负责运营军训昆仑网与校运会专题网,主动对中国大学生在线和接易班APP,每年出版网络思政工作纪念刊,已然形成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交融的全媒体思政团队工作架构。

在平台运营过程中,不同的传播媒介发挥着不同的育人功能。微博、微信、QQ作为深受当代大学生欢迎的新媒体平台,具有偶发性、碎片性、互动性、时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打破了课堂式教育的时空限制,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传播,团队利用动画视频、创意图讯、VR技术、航拍技术等多种新颖形式,打造学生易于接受的、乐于接受的并主动接受的思政大餐,极大程度地扩大了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军训昆仑网与校运会专题网主打思想引领品牌,用灵活有趣的展示手法提升青年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喜爱程度,集中式、全面性地展示并输出育人成果。积极对接中国大学生在线和易班,借用他山之石提升网络思政育人实效。网络思政工作纪念刊回顾历史工作,及时梳理,将质量优良的思政作品二次加工,最终出版成书,在学工系统内部进行分发阅览,为下一阶段的思政工作指明方向,从而使更多的青年学生从中受益。

三微、两网、一端、一刊组成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的全媒体时代。运营每一种媒介都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同的要求,团队成员需不断学习、深造和积累经验,保质保量地进行各种探索,不断扩宽自身知识面,由此塑造出了一批思政教育第一线的全媒体精英。

1.1.3以思政专栏为提升工程,在实践中巩固工作实效

着力打造固定专栏和内容丰富的育人品牌,以达到系统性的育人效果。设置《人海》《山河》《月台》《浪花说》等12个专栏,每个专栏各具育人特色,让青年大学生有所成长、有所收获。《人海》展示兰州大学优秀青年学子的励志故事,突出他们在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卓越成绩,鼓励青年学生见贤思齐;《山河》面向兰州大学外出交流、学习、实践的学子,分享他们在大学中与众不同的生活体验,帮助青年学生开拓视野,明确规划;《月台》每期会设定一个主题,在青年学生中征集对主题的观点,并围绕主题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在互动中将大学生在网络思政工作中从“裁判员”变为“领跑者”,教育实效性显著;《浪花说》为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制作的兰大科普类动漫作品,引入大学生喜爱的动漫形式介绍兰州大学的历史故事、科研成就、发展展望,培育了大学生爱校荣校的自觉意识。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打造的12类专栏各具特色,能够有效提升师生的网络文明素养,育人导向鲜明、品牌效应显著、运营模式健全、传播效果良好。

1.2注重团队建设,加强组织育人成效

1.2.1严把入口关,态度第一,兴趣第二,能力第三

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将团队总人数控制在50-60人区间内,避免人数过多给团队执行效率与育人效果带来负面影响。在招募过程中,团队将态度、兴趣、能力作为考察人才的重要指标。着重考虑踏实、负责、勤学的参选者,将态度要素作为第一指标;考察参选新生对思政传媒的喜爱程度,将兴趣要素作为第二指标;进而再考虑参选新生是否具备专业能力。团队招募的理念为用态度促进学习,用兴趣点燃主动,用能力提升质量,培育成员的积极性与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入口关营造互相促进的育人氛围。

1.2.2重视培训链,传下来第一,请进来第二,走出去第三

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向来注重人才培养,成员传播主旋律思潮的同时,提高各项必备素质,培育时代需要的全媒体人才。实现内部育人后,将其制作的思政传媒成果输出,影响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注重新老生之间的经验与技术的传承,一对一地进行沟通交流,将多年的工作经验逐步积淀,实现“优中更优”。团队主要负责人参加“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络精英夏令营”“红枫大学生记者节”等交流活动,并时刻关注全国高校的同类型平台。团队指导老师邀请《读者》编辑团队、兰州职业摄影师等专业大牛针对性地对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将优秀经验引进来,让优异成果面向兰大、闻名兰大、走出兰大,打造独树一帜的思政传媒培训链。

1.2.3注重团队建设,凝聚力至上

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以“追寻身边的力量,打造有温度的思政校媒”为口号,积极组织团队建设,宣扬“家文化”管理模式,将凝聚力作为团队战斗力的第一武器。每个部门定期召开采编会议,成员申报下一阶段选题并交流近期工作经验与困惑。以各个部门为单位,定期举办部门团体活动,并和其他部门进行联谊,将团队默契度从部门内部扩展到整个组织。在军训、校运会等大型活动专题报道中,团队各部门积极联动,部门成员之间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合作,以自身擅长的技能相互弥补,组成若干的工作小组。在采编中不断磨合,在情感上不断升温,在生活和学习上相互帮助,形成的凝聚力进一步感染团队不断进步。

1.3塑造精英分队,打通实践育人通道

1.3.1组建团队,投身社会实践,增长才干

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于每年暑期遴选团队精英组建社会实践团队,与海峡两岸的青年学子重走丝路之路,以文化峰会、参观古迹、考察自然地理、青年行走、政策宣讲、体验民俗、文化调研七类活动,促进成员投身丝路文化交流、宣传地区和平与全球发展中。实践期间,团队成员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海峡两岸的学生全媒体人进行交流,共同追溯华夏文明之源,增强两岸青年之间的文化认同感,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促进青年学子增长才干。

实践团重视新闻报道,用笔书写西北的人文历史,用镜头记录丝路的大好风光,借助新媒体将实践成果广泛推广,在实践与宣传中实现育人效果,使“一带一路”战略在青年间扎根发芽。

1.3.2挑选精英,借助各方资源,创办公司

在萃英在线团队中挑选精英,借助国家创新创业项目,鼓励他们创办文化传播公司。一来可以通过公司盈利反哺思政教育宣传存在的资金不足现象;二来,提供给成员一个探索如何自主创业的机会。团队已于2016年底正式成立了“甘肃萃英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指导教师和几位公司主创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下,成功完成我校2017届优秀毕业生纪念品制作工作,此外,还接受一些拍摄及视频制作等任务,至今已经盈利近20万元人民币,这个过程是对学生极好的锻炼。

1.4强调重要节点内容推送,助力文化育人效果

1.4.1重视节点宣传教育

在国庆节、全国法制宣传日和 “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特殊节点,全国两会、党代会等重大会议召开际,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打造大型专题,积极传达文化传承主旨、会议精神以及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国情国史促进青年学子树立“文化自信”,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建立重要节点专题组,整合团队资源,全力打造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思政文化大餐,根据重要节点的自身特色,针对性地寻找专题形式,令其背后传输的价值观深入人心。以中秋节专题为例,团队成员搜集家长与学生的“一封家书”,展示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传递团圆文化主旨;再如“十九大”专题,团队成员将线上讨论与线下访谈相结合,展现青年学子对祖国发展的自豪与期待,主导舆论方向,令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更加深入人心,达到良好的文化育人效果。

1.4.2重视高校文化传承

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将VR技术、航拍技术、动画制作等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宣传模式引入校园,并熟练掌握延迟拍摄、视频剪辑、美工制作等技巧,建立展示校园形象的重要窗口。以校园宣传片为例,团队积极打造科普类动漫《浪花说》,为校内外的师生科普高校的历史与现状,拓宽了大学生欣赏母校的视角,激发校友对母校的怀念与情怀。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兰州大学来说,校园文化包含着革命文化、改革文化以及创业文化,这些文化展示不仅仅是宣传美好校园,展示高校风采的窗口,更培育了学生爱校荣校的优良品质与以史为鉴的家国情怀。

1.5以师生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育人机制

“网络思政”在现有形势下并不单单指向思政引领,更要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建设服务型的网络思政平台。“网络思政”是“智慧学工”的基础,提供了现代互联网科技的实践机遇;“智慧学工”是“网络思政”的升华,提出了时时心系师生的工作要求。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招募具有编程能力的在校学生开发“智慧学工”,独立开展网站设计、软件开发、易班对接和线上服务等具体工作。设计一系列的服务师生的小程序,嫁接至微信公众号与易班客户端,深入开展调研,将“师生需要什么”与“我们要研发什么”紧密结合,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体现思政媒体平台的服务性,形成有体制、有体系、有体验的“智慧学工”大模块。

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严格筛选选题内容,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中国大学生在线和易班APP,研发服务师生的线上功能,将网络思政智慧学工紧密结合。团队随时关注校园创新创业、后勤服务、体育运动等方面的信息,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良好平台。以易班为开发载体,将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举办早操兴趣班”“早起打卡”“夜晚彩色跑等一系列符合学生需求校园文化活动,在习惯养成、学习方法与科研创新上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支持。

1.6确保制度完善,实现管理育人

1.6.1以行政层级管理为主,实现网状管理模式

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不断优化部门架构,其常委会下设三级管理体系,包括站长一名,常务副站长一名,副站长两名,秘书处、运营部、采编部、摄影部、音视频部和设计部六个部门,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能。其中,秘书处与运营部为行政规划部门,分别对团队各成员和团队各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其余部门进行内容产出。采编部进行新媒体素材制作与新闻采写的工作,摄影部和音视频部提供图片、音频和视频内容,设计部综合各部门的素材美化编辑后最终发布于各平台。 “部门管理,三级体系,站长统筹”成为团队发展的特色,保证了思政教育高效率、高质量地广泛传播。

1.6.2以项目化负责人制为辅,为能力突出者提供平台

过于严格的行政层级管理易造成组织运转的结构僵化,为弥补此制度的不足,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特设立项目化负责人制度。制作大型专题前,抽调各部门精英人才组成专题小组,并指定一名负责人推进整个专题的进程。专题负责人直接向主管常委进行汇报,接受主管常委的监督。项目化负责任制增强了团队发展的活力,在具体工作中易于变通,保证了工作效率,也培育了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及时发现人才和问题。

二、主要成效

2.1极大丰富了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和校园文化

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制作的每一篇作品都融入了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课堂式的价值观灌输,利用思政教育媒体碎片化阅读育人。团队将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举办了“图书漂流展”“早起打卡”“夜晚彩色跑”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为在校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全方位地展现在校大学生的生机蓬勃的精神风貌,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内容。利用重要节庆日、重大事件,开展爱国爱校主题教育,以国情校风促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宣传“纸笺才情?墨香兰大”好笔记好作业评选活动、“书香兰大”阅读节暨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榜样的力量”优秀学生颁奖盛典,打造品牌专栏《人海——见贤思齐》,树立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促进学生追求卓越。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并不是每天“喊着口号”教导人,而是润物无声地立德树人,将思政政治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2.2培养出一批宣传良好校园形象的储备人才

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重视创新能力提升,最先将VR技术、航拍技术、动画制作等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宣传模式引入兰州大学校园,并熟练掌握延迟拍摄、视频剪辑、美工制作等技巧,已成为展现兰大校园形象的重要窗口。《浪花说》实现了兰大动漫宣传片的绘画剪辑,为校内外的师生科普兰州大学及各个学院的历史与现状提供喜闻乐见的途径。VR技术与航拍技术的引入拓宽了人们欣赏兰大的视角,激发校友对母校的怀念与情怀,在创新中发现母校的独特美。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制作了一系列的兰大版改编歌曲,将歌词融入兰大元素,广受师生喜爱,激发爱校情怀。2016年,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成立甘肃萃英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门设计兰大元素文创产品,开辟了展示兰大形象的新途径。这些成果不仅仅是宣传美好校园,展示兰大风采的窗口,更培育了学生爱校荣校的优良品质。

2.3培养出一批思想政治过硬的全媒体人

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主打红色文化教育品牌,衔接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学生党员、团员的先进性和光荣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借助辅导员队伍建设资源,深入研究网络思政发力点,将深奥的理论知识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输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深入浅出地推广红色文化的过程就是坚定信仰的过程。团队成员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学习、主动接受、主动理解,逐渐成长为思想政治过硬的全媒体人才。

2.4培养出一批在高校和职场“抢着要”的全媒体人

在工作中,团队成员不断弥补自身性格缺陷与能力不足,加深理论理解,提高技术水平。多年来,从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走出的全媒体精英不计其数,深受高校和各单位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团队成员在百度、爱奇艺、湖南卫视、上海卫视等众多知名传媒单位发展前景良好,得到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学府的推免资格,也不乏远赴英美澳留学深造者。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为怀揣梦想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实践平台,通过一个个质量过硬的作品和一次次难得的交流、锻炼机会,成员们不断积累经验,培养出一批深受高校与职场欢迎的全媒体人。

2.5打造出一个学生全媒体人的朋友圈

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的成员从军训开始便共同工作、相互配合,具有极高的默契程度。成员之间由同时关系逐步发展为朋友,结交的深厚友谊,将陪伴他们度过一生,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除此之外,团队成员拥有与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红枫记者节、海峡两岸学子牵手丝路行活动的交流机会,为学生提供了与全国校园全媒体人才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拓宽自身视野的机会。经过14年的积累,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的优秀毕业生已经在各行各业中成长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团队重视与校友的联系与沟通,专门成立了萃英在线校友联系群,整合各种资源,为学生团队成员提供必要的就业信息与生涯规划。可以说,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打造了一个学生全媒体人的朋友圈,在工作中,他们以交流的方式取长补短,成长为时代需要的人才精英。

2.6媒体平台在校内外得到诸多赞誉

200412月,萃英在线被评为中国大学生在线年度内容共建突出奖”“频道共建杰出创意奖

20064月,萃英在线荣获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频道共建杰出贡献奖

20064月,萃英在线在首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网络评选中,荣获十佳校园学生门户称号;

200712月,在全国高校百佳网络网站评选中,萃英在线以敦煌古风频道荣获十佳高校共建网络称号;

20089月,萃英在线网视频频道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学生创意网站

2008年,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以萃英在线网站为题材的《打造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弘扬校园文化主旋律》荣获二等奖;

2013年,萃英在线被评为中国大学生在线十佳校园网络通讯站敦煌古风共建频道被评为优秀共建频道。同年年底,萃英在线网被评为全国高校百佳网站

2014年,萃英在线再次获评中国大学生在线十佳校园网络通讯站优秀共建频道两项荣誉;

20157月,萃英在线获得中国大学生在线优秀校园网通站

201511月,萃英在线获得第二届红枫大学生记者节人气校园媒体奖

201511月,兰州大学圆梦中国萃英在线暑期赴丝路探寻新世界实践团队获得省级及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167月,萃英在线获得腾讯微校颁发的“6月新秀奖

20168月,萃英在线荣获团中央颁发的全国百强最受欢迎校园媒体荣誉;

20169月,萃英在线获得中国大学生在线十佳校园网通站”“合作推广创新奖”“微信十佳团队

201611月,萃英在线获得三届红枫大学生记者节十佳校园媒体奖

20177月,萃英在线获得中国大学生在线十佳校园网通站”“微信十佳团队

三、案例亮点及创新点

3.1构建“以网络为核心,辐射实践、文化、管理、服务、组织”的“六维一体”育人格局

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牢牢把握“三微、两网、一端、一刊”的传媒载体,全方位、全过程组织思想引领工作,大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提升网络育人精品工程质量。在这个过程中,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结合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工作积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创办文化创业公司,产出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搭建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对接“智慧学工”为在校师生提供便利的服务条件,形成以“网络育人”为核心,辐射“实践、文化、管理、服务、组织”育人工程,形成“六维一体”的育人格局。

3.2行政层级管理与项目化管理相辅相成,确保育人实效

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不同于一般的社团或媒体平台,其管理机制采用行政层级管理与项目化管理相辅相成的模式。该模式兼备行政层级管理与项目化管理之优点,又巧妙规避了各自的短板。既能够在团队中形成树状管理架构,保证团队有序进行协同工作,提升管理层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同时,项目化的管理模式给低年级有为的同学和由某方面特质的同学提供了展示和发展的途径,助力他们快速成长,少走弯路。

3.3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打造完美育人机制

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隶属于学工部,故会承接一些线下活动,此外,该团队还对接易班与中国大学生在线,也会有不少线下互动活动。虽然作为一支媒体团队,却依然有机会参与线下实体活动。对于动动笔杆就有成就的媒体人,举办线下活动多少有些困难,但是,正是一次次线上撰写策划,线下克服困难完成实体活动,再回归线上进行总结宣传的过程,恰恰成了历练成员最完美的机制。

3.4减少投入,鼓励社会实践与创业,强化育人效果

对于一个媒体平台,没有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基本设备,再好的技术也无法制作出满意的作品。大家在困境中求发展,通过创办创业公司盘活了棋。现在不仅我们减少了投入,而且成员在开办公司中越发成长和成熟,能够做一些反哺团队和平台的贡献。此外,我们还通过组织“一带一路”社会实践,邀请诸多高校的学生媒体人参其中,互通交流,既是育人的过程,更是沟通学习的良好机会,切实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四、案例的推广和应用

2017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引入互联网思维,在实践与服务中积极育人,并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力量。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紧密结合《意见》要求,不断探索育人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丰富,对于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质量的要求也日渐提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具优势,高校在推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加以利用,搭建内部调整机制,增强两者的互动性,实现最有效率的资源整合,发展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将主旋律思想更广泛地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之中。

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打造“三微、两网、一端、一刊”,引入“互联网+”思维应用于思政教育工作,以网络的思想引领为核心,辐射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生组织管理考评、文化产品制作与输出、“智慧学工”的探索。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运营方式、思政教育团队“六维一体”的育人培养模式,具有实践教学教育的创新性推广作用,为现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搭建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方向,可提供以下四点推广经验。

4.1高校可对平台进行有效的监管

网络思政团队是高校各职能部门或基层学院以官方名义成立的思想文化阵地,其基本职能是推广高校日常资讯,核心职能为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达到思政政治教育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对平台的发布内容与运营导向进行把控,高校各职能部门或基层学院会委派指导老师对日常工作进行监管,也会组织思想引领类、技术提升类的培训活动,以保证平台坚守理想信念,并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日常运营的过程中,高校各职能部门或基层学院往往提前制作宣传教育方案,交给学生团队具体执行,在平台发布前进行严格地审核与修改,以保证内容发布的权威性。

4.2易形成网络思政环境下的朋辈教育

网络思政团队实质上是自主运营的学生组织,主创团队更加了解大学生群体的舆论环境与生活诉求。网络思政团队的文化产品输出是平等大学生主体之间的思维引导,更具有亲和力与渗透力。由于年龄相仿,团队运营成员与广大青年学生在世界观与方法论层面上易于产生共识,通过团队搭建的朋辈教育模式可以准确地找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宣传切点,避免灌输式教育中出现的抵制情绪。从团队内部分析,团队成员的成长、成才仍然具有朋辈教育效应。中低年级学生不断地得到高年级学生的技术指导与经验传承,综合素质得到实践层面的深度提升。与此同时,高年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梳理,强化了自身的理论水平与沟通能力,实现了团队内部朋辈教育的互利双赢。

4.3多媒体联动提升传播广度

网络思政团队的传播媒介主要以新媒体为主、传统媒体为辅,呈现出多媒体平台相互交融的传播矩阵。网络思政并不单纯指利用新媒体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的传统媒体形式仍可纳入我们讨论的范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具优势,高校可以加以利用,搭建内部调整机制,增强两者的互动性,实现高效率的资源整合,形成最广泛意义上的网络思政空间新格局。主题网站、微信、微博、QQ、数字化刊物等众多媒介的出现,迎合了大学生多样的阅读习惯,单一的投入必然收效甚微,但综合利用不同媒介的优势进行传播可大大提升理论知识与价值观念的传播广度。

五、结语

新时代,新要求,新发展。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在兰州大学学生处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在人员管理、工作经费、技能培育等方面提供不断提升总结,统筹全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活动紧密结合,针对性地制定网络思政工作方案,努力打造“一学院一品牌”的思政格局。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鼓励各学院参与网络文化工作室的指导工作,“令更专业的人去做更专业的事”,深入基层调动网络思政工作的活跃性,并依托辅导员团队成立网络思政工作项目研究组,以团队为研究模型,深入开展专题研究,产出一批质量上乘的论文成果、案例分析,将网络思政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更广泛地进行传播,令广大师生可以充分学习借鉴,扩大项目育人的广度与深度。在各方的支持下与自身的探索中,萃英在线网络思政团队将不断凝练工作成果,探索育人的新途径与新阶段,谱写更辉煌的新篇章。

文:朱佳君 王新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