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青春、追梦成长”我校第十五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落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落实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的要求,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素质,近日我校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举办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本届活动以“筑梦青春、追梦成长”为主题,开展了心理委员培训、学工人员认知行为疗法培训、户外宣传活动、心理剧大赛等活动。 2019年5月12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郭霞老师对2017、2018级部分心理委员进行了以“倾听与共情”为主题的培训。郭霞老师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带领心理委员们进行倾听与共情练习。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沟通误区、讨论倾听错误、练习倾听技巧,学习如何做到反应性倾听。郭霞老师鼓励大家在生活中更多地觉察与体验自己,在此基础上帮助周围的同学,真正地听懂对方、共情对方、为同学提供专业的、更高质量的服务。 5月16-17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邀请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杨发辉老师来我校开展认知行为疗法初级培训。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专兼职咨询师以及其他兄弟院校相关人员参加培训。杨老师通过介绍认知疗法的结构化治疗步骤,为大家讲解了如何聚焦自动思维、中间信念、核心信念等技术,并通过苏格拉底六问向各位老师展示认知疗法的咨询过程,并鼓励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多学习、多应用。 5月25日,心理健康节户外宣传活动在榆中校区游泳馆小广场举行。现场设置有设置有减压游戏、染卡游戏、套圈游戏、素质拓展组成的心理游戏区;我有我的骄傲、筑梦青春四宫格等心理体验区;心理健康知识小问答和知乎问答组成的心理知识解答区。活动现场,同学们不仅可以拿起画笔画出自己的资源与梦想,还可以在游戏区缓解压力。在知识竞赛以及知乎问答区,同学们不仅积极参与答题,还针对“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做自己还是要更社会化”“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同学们通过绿植领养活动,郑重承诺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成长。 6月1日,“心灵交响·剧说成长”心理短剧大赛决赛在榆中校区闻韶楼举行,经过初赛选拔,共有10支队伍进入决赛进行表演。决赛现场,参赛队伍的作品或告诉我们挫折中的成长与收获,或展现大学生面对理想的迷失与复归,或勾勒人际关系中的沟通之美,或演绎原生家庭的禁锢与解放,或彰显诙谐幽默背后的兄弟情谊,或阐释神话故事里的大美之意,现场时而凝重安静,时而笑声阵阵,每一幕场景都能勾起回忆,每一个作品都能激发共鸣。最终,化学化工学院的作品《绝代双椒》斩获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新闻与传播学院作品《玲珰》和大气科学学院作品《重来》获二等奖,哲学社会学院作品《观音点簿添一难,唐僧教化女儿国》、艺术学院作品《青春之歌》和经济学院作品《沟通》获得比赛三等奖。 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不仅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健,更是适应社会发展,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环节,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与理念,还促进了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自我成长。本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落幕了,但是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的工作不会停止。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校育人工作结合起来,坚持育德育心统一,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创新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