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工动态 >> 正 文
赋能青春之声,厚植红色信仰|兰州大学学生党员宣讲团举办专题培训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提升学生党员宣讲团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5月8日,兰州大学学生党员宣讲团在榆中校区至公楼B308会议室举办专题培训会。新华社甘肃分社高级记者聂建江、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甘肃卫视主播彭嘉,宣讲团指导老师、校党委学工部学生思政教育办公室主任杨仁子出席会议并作指导,宣讲团指导老师、学工部副部长李晓莉主持会议,宣讲团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宣讲团各小组围绕“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看甘肃”的主题,依次汇报了本组选题方向与实践方案。大家立足学科特色与时代命题,注重联动校内外资源,创新引入“一线亲历者”视角,遵循“进校园活动+调研报告+视频创作+党课讲稿”四位一体的实践路径。
聂建江老师充分肯定了宣讲团实践方案选题的时代价值,并以“有”“好”“优”三个层级为目标提出进阶要求,鼓励大家跳出“完成任务”的思维,以“立标杆”的魄力推动工作提质增效。在站位上,他强调宣讲需兼具历史纵深感与世界视野,“讲红色文化,不能仅停留在故事复述,而要站在百年党史中思考其精神坐标;谈乡村振兴,要对比国际减贫案例,凸显中国道路的独特贡献。”在方法论层面,他提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双轮驱动策略,“理是逻辑的骨架,情是共鸣的血肉。例如,讲述莫高文化保护,既要用数据论证文保技术突破,也要用守护人‘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坚守打动人心。”
如何让理论宣讲既有“党味”又有“鲜味”?彭嘉老师以“声台形表”为关键词,为宣讲团成员带来一堂生动的表达艺术课。她指出,宣讲者的声音、台风、形象、表达缺一不可。“声音要有穿透力,通过轻重缓急的变化突出重点;台风要稳健自信,用眼神与手势增强互动感;形象需庄重亲和,与宣讲主题相契合;表达则成熟于对稿件精雕细琢的过程。”结合优秀宣讲案例,彭嘉老师现场示范如何“见字生情再发声”。她强调,真实体验是共情的前提,“宣讲不是背诵,而是‘真听真看真感受’后的自然流露。只有先让理论‘入自己的心’,才能‘入别人的脑’。”
李晓莉老师在总结中表示,学生党员宣讲团是兰州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平台,青年宣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信仰的淬炼与责任的担当。“宣讲团的同学们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锤炼紧密结合,在深入基层、服务社会中锤炼党性修养,在传播真理、引领青年中彰显先锋力量。”她鼓励全体成员以此次培训为起点,将宣讲团作为成长成才的“练兵场”,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在“育人”的过程中实现“育己”,努力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
在听完老师们的点评后,宣讲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会主题鲜明,理论与实践交织、指导与互动并重,将进一步充电蓄能,将所学所思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长为“眼里有光、脚下有路、肩上有责”的时代新人。兰州大学学生党员宣讲团创新研发“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看甘肃”实践课程,就是一场“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的思想接力,各小组聚焦红色文化、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不同领域,共同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图景,在传播真理的过程中坚定信仰、锤炼党性。
图片:叶芷汀
文字:谢宗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