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英力量 | 追求卓越,勤勉务实——获得国奖、“学生标兵”荣誉称号的她这样说!
萃英力量 | 追求卓越,勤勉务实——获得国奖、“学生标兵”荣誉称号的她这样说!
知识是一片汪洋大海,辽阔无边。有人站在岸边,苦于大海的反复无常;亦有人在海上乘帆起航,狂风暴雨也不能使她退却。
再回想起那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刻,张芳丽坦言,正是那一次次“幼稚”的尝试,让她一步步地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以学为本,攀登学业高峰
因“武松打虎”而出名的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名文化标志之一,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阳谷北境有宓城伏羲之城”“阳谷是伏羲教民种五穀之地”等传说诠释着人文历史的久远,这一种文化基因也流淌于张芳丽的血脉之中。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父母的悉心教育下,张芳丽从小就养成了勤奋上进的好习惯,坚强的意志力和刻苦努力的精神让她成功进入兰州大学,并一直勤恳努力,在各方面严于律己,始终秉持着学业为重的思想态度,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力争增加知识储备、提高知识素养。在两个学年一直保持着专业第一名的成绩,先后获国家奖学金、兰州大学优秀学生标兵、一等奖学金等荣誉奖项。
张芳丽在刚入学时充满了迷茫,为了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她在课余时间经常去图书馆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注重了解学术前沿及发展动态。“大一时我就广泛涉猎了原理方面的书籍并做了很多读书笔记。”扎实的阅读基础,不仅让她对专业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掌握,而且也帮助她明确了自己以后做研究的兴趣方向。
经过自己的读书探索,她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下课后积极向老师请教、与同学们探讨,力求学扎实、记牢固,并如愿进入专注马恩文本研究的王维平教授的师门。
“一开始听王爷爷的课,我也感到十分吃力,可是受到老师博闻强识熟诵大段原文的感染,我开始认真研读老师抽丝剥茧般的原著抽绎,渐渐发现自己的视野在变得开阔,体悟到经典文本的魅力,感觉到自己似乎肩负着历史重任”,张芳丽笑着拍了拍自己的肩膀,掷地有声的话语仿佛在证明她正在慢慢扛起那份责任,“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专注科研,增添无限可能
除了注重知识上的持续输入外,张芳丽还特别重视自己的知识输出与运用。进入大学以来,她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主持“?政基金”一项,主持和参与国创两项,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科研经验。
大一时她就在学姐的带领下,积极加入了校创项目,学习研究综述撰写和论文规范。她还积极参与一项国家级创新项目,和学姐一起沟通合作,积极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科研的乐趣并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
最令张芳丽印象深刻的当属大一尝试参与的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征文活动,这也是她第一次独立撰写论文。
“我把邮件发过去的时候根本没想过会得到认可,只是把这当成了学术小白从零开始的斗胆尝试”,张芳丽拿着已经出版的《治国理政大学生论坛精粹》说道,“现在再看这一篇文章,文字规范和行文逻辑都不太成熟。”而正是由于这一篇“幼稚”的尝试,张芳丽受邀参加了“治国理政”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交流论坛,并在其中了解学术前沿及发展动态,开拓了视野。
出于科研兴趣和慎重考虑,张芳丽在大二选择了独立申请“?政基金”科研项目并成功立项。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符号学、叙事学等跨专业的理论知识,她除了阅读书籍文献、主动请教师长,还在甘肃省定西市开展了项目调查,用敏锐的眼光关注社会现实。
这期间无数次研究思路的整理、理论框架的调整、综述和论文的修改、导师的悉心指导,都成为了她本科期间一段独特的经历,也大大拓宽了她的视野,提升了思考能力,使她深刻感受到学术的魅力。
她也靠着一点点的努力在大三主持了一个新的国创项目“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视域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专注学科知识,提升学术素养,她的研究也在继续展开。
乐于实践,提升综合能力
大学三年来,张芳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增长才干。
她曾在2019年参加了“清风行”廉洁文化宣讲暑期社会实践,开展了包括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征集廉洁签名、表演廉洁话剧等活动,向社会传播廉洁正能量,最后团队获评省级优秀实践团队,她也有幸被评为校级优秀队员。
2020年暑期她带领“探寻乡风文明·助力精神扶贫”实践团赴甘肃省定西市开展了社会实践,走进乡村基层调查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在白天带领大家一起发放问卷、多方走访调研,在晚上整理调研数据、撰写新闻报道、规划第二天行程。
“‘南有十八洞,北有元古堆。’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示范村,元古堆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道路上的一块‘硬骨头’。2013年,心系着贫困群众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访贫问苦并叮嘱干部群众:‘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元古堆村的村支书向实践团的成员介绍元古堆村的脱贫之路,从发展种植中草药,到畜牧业,再到新开发的旅游业,元古堆村的发展一直在路上。张芳丽感慨道:“只有去了之后才能真正感受到脱贫攻坚的力量。”
其实,这一次的社会实践并不顺利:尽管阴雨连绵,尽管疫情肆虐,尽管路途遥远,她却克服重重困难,一个电话一个电话打过去,从团委到扶贫办,才联系到元古堆村的村主任,又经过了几次转车才到达那里。“去的时候还下着雨,走偏远且泥泞的山路,过程是很艰难的。而到了元古堆村,看到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感觉一切波折都是值得的”,张芳丽如是说。
她还是兰州大学大学生领导力与社会责任示范研修班的学员。听学术前沿讲座,进行素质拓展,张芳丽学习到了从参与者到领导者思维模式的转换,也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在一次次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她积极关注广大的外部世界,接受种种新鲜事物,她的调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也都有所提升,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调查经验,并且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爱心奉献,传递积极能量
张芳丽说,大学三年,学长学姐帮助了她很多,她也想把这一种马院精神传承下去,为学弟学妹们做点事情。
作为兰州大学萃英崇廉社的主要负责人,她积极配合全国廉政学会、校纪委组织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和社团成员一起举办廉洁知识竞赛、廉洁话剧、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活动。除此之外,她还乐于与伙伴们沟通交流,成为他们的倾听者、分享者。
她是班级连续两年的团支书,她还是廉洁文化作品讲解员,是防疫志愿者,是模拟考试的监考员,是校学生会、院学生会的重要干事,她也是马院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的一员,这些种种的“斜杠身份”让张芳丽在服务同学、奉献爱心的同时也充实着她自己的生活。“志愿活动就像一束光,只有我去触摸的时候才能被光环绕,才能体会为别人服务原来是这么快乐。”
在兰大的三年里,张芳丽不断扩展自己大学生活的广度,在不断尝试中发现自己,深入探索感兴趣的领域,尝试在不同领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寻找成长的方向,也在努力中收获感动与成长,学会思考与选择,拥有信念与使命感。
“不忘追求卓越之初心,不改勤勉务实之姿态”,在以后的日子里,静下心来学会沉潜,心怀感恩接纳平凡,保持热爱积淀才能,做不畏劳苦攀登的旅人,努力做更精彩的自己,如愿抵达光辉的顶点!